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不斷強化經濟安全風險預警、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,著力在保障糧食安全、保障能源安全、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上下功夫,中國經濟安全得到全面加強。
能源支撐:優化結構 保障安全
千帆競流離不開滔滔江水,萬木競春得益于沃土厚植。能源是工業的糧食、國民經濟的命脈。十年來,我國能源生產以年均約2.4%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6.6%的增長,能源自給率長期穩定在80%以上。這份成績來之不易。
我國能源有著“富煤貧油少氣”的國情,2014年,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了“四個革命、一個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戰略,即推動能源消費革命、能源供給革命、能源技術革命、能源體制革命,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,為新時代我國能源發展指明了方向,開辟了中國特色能源發展新道路。
“十年來,我國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加快建立健全,煤電油氣安全穩定保障能力持續提升,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支撐?!眹野l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。
9月17日,仍有南方城市艷陽高照,市民吹起空調,而位于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漠河市已經迎來了初雪,并開始開栓供暖。冷與暖的背后,是我國能源消費與能源保供的能源安全大命題。
極端天氣、市場失靈、結構性錯配,受傳導影響,造成用能緊張的原因多種多樣。
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,是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群眾生活平穩有序的重要基礎。保供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,持續深化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。
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了解到,2021年四季度,面對能源供需緊張形勢,經濟運行調節局迅速推動釋放一批先進產能,確保了迎峰度冬供應穩定。當前,煤炭仍發揮著能源“兜底保障”作用,必須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,持續提升煤炭供給質量和效率,夯實能源保供基礎。
據悉,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和釋放先進產能,目前煤炭產能結構和布局持續優化,2021年平均煤礦的單井規模比2012年提高1倍以上,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煤礦產量占比超80%。同時,通過做好電煤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工作,提前將“雞蛋”放進籃子里,實現了預期性電煤供應保障。
十年來,我國積極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,能源結構逐步優化。數據顯示,2021年,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到3726億立方米,比2012年增加約2200億立方米,增長2.5倍。
可以說,在保障電力安全方面,只有牢牢把能源的“飯碗”端在自己手里,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擺在首要位置,統籌發展與安全,算好“綜合賬”“平衡賬”,才能確保能源持續安全穩定供應,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步伐。
十年來,電力生產能力快速提高,特別是風電光伏發電發展迅速。截至2021年底,全國發電總裝機達到23.8億千瓦,比2012年翻了1倍,年均增速8.4%,其中風電光伏并網裝機合計6.35億千瓦,是2012年的近90倍。
與此同時,我國生產生活電力需求也在持續增長。特別是近年來,電力負荷呈快速增長的趨勢,電力負荷增長遠高于電量增長。在夏季用電高峰期間,每天電力最高峰和最低谷相差額越來越大,電力穩定供應成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點。
“為堅決守住不拉閘限電的底線,堅決確保民生用電,我們指導各地做好電力需求響應,利用市場化方式引導電力用戶主動錯峰、避峰?!眹野l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電力處負責人表示,十年來,我國電力體制改革也取得重大突破,發用電計劃有序放開、交易機構獨立規范運行、電力市場建設深入推進,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,保障用電安全。
千帆競逐春潮至,好風共聚細雨來。通過能源結構調整,傳統能源與清潔能源各有其美、各居其位,共同織密織牢能源安全網絡,守護經濟產業安全。
2020年9月22日,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:“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,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,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,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?!边@意味著,中國將用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從碳排放峰值實現碳中和,完成全球最大碳排放強度降幅。
實現“雙碳”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,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。
2022年1月24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,我們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,把系統觀念貫穿“雙碳”工作全過程,注重處理好發展和減排、整體和局部、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、政府和市場4對關系。在談到發展和減排的關系時,他特別強調,減排不是減生產力,也不是不排放,而是要走生態優先、綠色低碳發展道路,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、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。要堅持統籌謀劃,在降碳的同時確保能源安全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、糧食安全,確保群眾正常生活。
來源:秦皇島煤炭網 |